close
銀環蛇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(重定向自雨傘節)
銀環蛇 | 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科學分類 | 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
二名法 | ||||||||||||||
Bungarus multicinctus |
銀環蛇(學名:Bungarus multicinctus),又名台灣克雷特、百節蛇、寸白蛇、簸箕甲、手巾蛇、銀腳帶,俗稱雨傘節,蝙蝠蛇科,卵胎生,屬環蛇屬的一種。
目錄[隱藏] |
[編輯] 分佈
銀環蛇分佈地區包括台灣全島、金門、馬祖低海拔地區,和中國大陸西南、南部、緬甸等地。
[編輯] 外形
銀環蛇頭頸部為黑色,體色為黑白相間的環紋,黑色部分較白色長許多,體長約190公分,習在夜間活動,近來面臨了人類捕殺與棲息地被破壞的問題。
[編輯] 毒性
銀環蛇為台灣六大毒蛇之一,也是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毒蛇中毒性最強的一種。
銀環蛇具有α-、β- bungarotoxin兩種神經毒素,患者被咬時不會感到疼痛,反而想睡。輕微中毒時身體局部產生麻痺現現,若是毒素作用於神經肌肉交接位置,則會阻絕神經傳導路線,致使橫紋肌無法正常收縮,導致呼吸麻痺,作用時間約40分鐘至2小時,或長達24小時。可以用神經性抗毒蛇血清治療。
[編輯] 習性
銀環蛇雖為毒蛇,但性情溫和,除非遭受攻擊,否則不會主動攻擊。繁殖期在每年的8-9月,春末到夏天產卵,每次產卵數約為3-20枚,孵化期約1.5個月。
全站熱搜